2011年3月17日,歐盟對我國陶瓷的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正式公布,結果表明,沒有一家中國陶企得到市場經濟地位。在應訴的陶企中,除了三家獲得個別處理外,其余應訴企業(yè)平均稅率為32.3%,未應訴陶企為普遍稅率73%。初裁結果臨時性關稅從3月17日至9月16日執(zhí)行,之后根據終裁結果執(zhí)行。
9月16日,歐盟反傾銷終裁結果公布,將對原產中國的陶瓷征收最高達69.7%的懲罰性關稅,執(zhí)行時間從2011年9月15日0時起至2016年9月14日24時止。這一結果,無疑讓正經歷著因國內地產調控、通貨膨脹等原因所帶來市場不景氣的中國陶瓷業(yè)更加雪上加霜。此外,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影響,也沖擊著中國陶瓷的出口。除歐盟外,東盟以及承接中國陶瓷出口量排名第三的韓國和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南美等國家也都蠢蠢欲動。
國內因素影響大于反傾銷
盡管如此,然而國內大量陶瓷企業(yè)產能閑置、各大產區(qū)大面積停窯卻是不爭的事實。對這一現象,尹虹告訴筆者,更多的是國內因素的影響。
尹虹告訴筆者,在今年8月份他曾撰文分析過國內陶瓷企業(yè)停產現象。他認為,導致陶瓷企業(yè)產能閑置、大面積停窯的根本原因是國內因素。他稱,在今年一系列的房產調控措施下,國內房地產市場成交下滑明顯,而作為對商品房成交下滑相應補充的2011年1000萬套和未來3年36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進展低于預估,因此2011年建材家居市場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
劉小明也認可了這一說法,他告訴筆者,不僅僅是房產調控,近幾年陶瓷行業(yè)本身的產能擴張也是一個主要因素。據了解,從2006年以來,我國建陶產業(yè)每年都要增加數百條生產線,造成大量產品特別是低端產品庫存積壓,產能過剩本身就已經是眼前的事情。
除此之外,尹虹還分析認為,國內持續(xù)的嚴重通脹使原材料價格持續(xù)上漲,加上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人民幣匯率升高等原因共同造成了目前陶瓷行業(yè)大面積停窯的局面。國內因素影響大于國際市場反傾銷這一說法,得到了佛山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政策法規(guī)科科長張玲的認可。
統(tǒng)計顯示,中國陶瓷出口的70%左右在佛山,而據張玲介紹,佛山的出口大部分在東盟、拉美。她告訴筆者,歐盟反傾銷對陶瓷出口肯定會有影響,但影響多大只能到以后出來數據才能判斷,現在還不能下結論。而且她稱,出口減少不能僅僅說是反傾銷的影響,"美國的金融危機也有影響,歐債危機都有影響,反傾銷只是原因之一,全把出口減少說是反傾銷影響也不公平"。
1-8月份佛山陶瓷出口上升20%多
雖然此次歐盟反傾銷終裁結果表明,大部分佛山陶瓷如繼續(xù)出口歐盟將受到高達69.7%的懲罰性關稅,而且時間將持續(xù)5年之久。然而筆者在調查采訪中發(fā)現,這一措施對佛山陶企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甚至在全國陶瓷銷售整體下滑的大勢下,佛山陶企依然能夠逆市飄紅。
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經理馬俊武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整個陶瓷行業(yè),從賣場反饋回來的信息顯示銷售有10%~15%的下滑。不過他表示,這一下滑是跟整個房地產調控有關系的。而對于出口,他表示,這一塊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所以影響不能說沒有但并不是很嚴重。
佛山意特陶陶瓷有限公司市場策劃李告訴筆者,該公司在國際國內市場的份額比較平衡,而在歐盟反傾銷這一事件中,他表示,影響肯定有但不大。
而在國內市場上,馬俊武和李都表示整體陶瓷產業(yè)受到了房地產調控等國內調控因素出現了下滑趨勢,但他們強調,影響最嚴重的還是像山東淄博、沈陽法庫等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的產區(qū),佛山品牌受影響并不大。兩人均表示,各自品牌在上半年的銷售中都有增長,而且李稱"增長不止20%"。
佛山市經濟貿易局工業(yè)發(fā)展科副科長劉炯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限購、通脹以及銀根收緊對佛山產業(yè)的影響不僅僅是建陶,對家具、紡織和家電都有影響。
對于陶瓷行業(yè),他告訴筆者,因為佛山陶瓷以高端建材陶瓷為主,而且經過二三十年的打磨,佛山陶瓷在全國的銷售渠道非常完善,這些都有效的消化了房產市場的影響。他稱,包括在現在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上漲的情況下,經濟快報顯示今年1~8月非金屬礦物制品主要是陶瓷,還是有增長的,"799.96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9%多"。
劉炯告訴筆者,"根據我們的調研判斷,今年的整體大環(huán)境要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差",不過,由于佛山陶瓷的新產品開發(fā)力度高很多,能夠不斷推陳出新,所以受影響并不是很明顯。"包括出口這一塊,反傾銷對佛山的影響還沒有到觸目驚心的地步","可能影響更大的是山東等其他產區(qū)吧。"
張玲也告訴筆者,"針對某一個具體市場可以說反傾銷是一個原因,但是整個佛山的出口量,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們可以開拓其他市場。"據張玲介紹,今年1-8月份佛山陶瓷出口還上升了20%多。
本應利用2008年金融危機實現結構調整和整體升級
"其實我們還是很希望調控的,因為別人丟掉的就是我們的,你調控了才能把那些沒有自身技術和品牌的淘汰掉,我們的創(chuàng)新價值才能更大發(fā)揮,如果大家都好的話,你只要能生產就有好市場,我們創(chuàng)新就沒動力了,沒好處了,誰還會去創(chuàng)新,"馬俊武說。劉炯也強調,"這也算是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因素"。
據尹虹分析,本來應該利用2008年的金融危機來實現陶瓷產業(yè)的結構調整和整體升級,但是由于當時政府救市,沒有很好地利用全球金融危機調整我國的經濟結構與發(fā)展節(jié)奏,這也是造成現如今陶瓷產業(yè)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
尹虹告訴筆者,自己曾撰文分析稱,市場經濟充分發(fā)展充分競爭的終極就是過剩,過剩之后必然是洗牌、重組。而時下,在不少陶企感慨形勢嚴峻的同時,也有一批陶企在計劃上新線,還有不少陶企正在準備下一輪的并購。
而對于國際市場的反傾銷,劉小明則認為,雖然不能說反傾銷是一個正面的東西,但是要利用這個契機引導陶瓷產業(yè)做升級,反傾銷就像是一個外部力量倒逼陶瓷產業(yè)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