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7日,網友“信用第一”在以商會友-誠信專區(qū)里轉帖了一篇摘自《湘潭晚報》的報道(查看原帖),該報道揭開了一個名為“湖南出口商品基地建設湘潭公司”的已關閉多年、資不抵債,卻打著從事出口貿易幌子行騙的公司真實面目。全文如下: (湘潭晚報訊 記者 莫蕭)打著市外經貿局下屬單位的牌子,披著一個關閉多年、資不抵債的公司外衣。幾個“不甘寂寞”的員工向全國各地撒下大批出口商品訂單,宣稱自己從事出口貿易。12月19日,接到傳真后千里迢迢從重慶趕來的譚先生在湘潭差點栽了跟頭。18日下午重慶清華紫光英力天然氣化工公司的副總譚永慶和業(yè)務項目經理劉軍滿懷喜悅地趕到湘潭。因為他們收到了一份署名為“湖南出口商品基地建設湘潭公司”的出口商品訂單,需要批量訂購他們公司的產品黃血鹽鉀,以供出口。一個自稱王明華的人帶他們到了公司,告訴他們這批貨將出口南非,并開始洽談購貨出口的業(yè)務合同。譚永慶當時就深感疑惑,以他多年的市場經驗,他感覺出口南非幾乎是個天方夜譚。因為南非的經濟結構決定了這一點。但王的口氣很大,一開口就是80噸,要求四個集裝箱/兩個批次發(fā)貨。言談中,盡管王一再聲稱自己“做了十幾年的外貿業(yè)務”,但一聽就知道他對業(yè)務懂得很少。晚上,王示意譚永慶作東,請湘潭公司的幾位“副總“吃飯!★埩T,王又替幾位副總索要香煙。譚永慶忍痛給了王1500塊錢,不料王連收條都未打一個,又提出要去瀟灑瀟灑,譚推說酒醉回房。10分鐘后,王明華又找上房門,要求簽產品購銷合同。已有警覺的業(yè)務經理劉軍立即感覺到其中疑點。接著便要求王明華提供企業(yè)出口資格認定證書及工商/稅務登記證副本,王卻說沒必要提供。直到第二天上午,合同初步擬好時,還只看到王明華帶了一份字跡模糊的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復印件。譚永慶根本不敢在這樣的一份合同上簽字。19日上午,譚永慶電話咨詢了市外經貿局和工商局有關部門,得到的答復是:這家公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的,原隸屬市外經貿局,早已資不抵債,關閉多年,根本無出口權。幾個公司的原有員口借口自救開展業(yè)務,純屬個人行為。據(jù)了解最近有很多外地商人(幾乎每天都有幾個)向工商部門投訴說這家公司從事商業(yè)詐騙活動。譚永慶得知后大吃一驚,他急忙中止洽談。而王明華似乎已嗅出不妙將前夜索要的煙錢一甩,拔腿就跑。19日中午記者見到了譚永慶和劉軍,他們都慶幸自己沒有上當。而此時另一位來自徐州的企業(yè)老總也向記者述他們幾乎上當?shù)慕洑v。
編后語:打著外貿的幌子行騙是所有誠信的商人所不齒的行為,在少數(shù)騙子公司瘋狂行騙市場環(huán)境里,企業(yè)一定要提高警惕,第一要務就是要確認對方公司的真實性。從上面的報道里看出,這家行騙的公司其實已關閉多年、資不抵債,如果被騙者事先了解到這一事實,還會上當受騙嗎?阿里巴巴的誠信通會員公司都已經過權威機構認證,它們的真實性不必懷疑,在這方面為企業(yè)解決了后顧之憂。建議商人們今后只和誠信通會員做生意,這的確是一種有效的防騙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