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首頁  | 經營管理 | 營銷專題 | 人際溝通 | 創(chuàng)業(yè)天地 | 網商 | 職場生涯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營銷管理>>經營管理>>|
中國飛騰的GDP與堅定的低工資

發(fā)布:2007-11-23 14:25:16  來源: 阿里巴巴  [字體: ]

整個經濟鏈條中,人們最關心哪個環(huán)節(jié)?我想,不同的人們,當有不同的心思罷。例如官 員們最關心的,通常是GDP和引進外資,這與他們的升遷有關;企業(yè)家們呢,則關心銷售額和利潤什么的,這決定了他們能否躋身“先富者”行列;而那些腦體勞動者們,最關心的大概就是工資了,還有日用品的價格吧,因為他們首先要生活。

    也就是說,中國人民最關心的,應當是工資問題。

    在我看來,正是這個“分配”問題,最能扯動人們的心弦,最能使人民快樂或者痛苦。

熱點推薦:
2006創(chuàng)業(yè)項目絕密檔案  磨豆成金 星巴克品牌傳奇  創(chuàng)業(yè)就賺女人的錢
2006春季求職攻略大全  春“機”盎然創(chuàng)業(yè)忙  創(chuàng)富時代:十大新商業(yè)模式

    但表面上,事情似乎看不太出來。首先,報刊上沒有見到多少老百姓談工資的報道。同時,在中國,經濟學家們,特別是著名的、資深的、得大獎的那些學者,幾乎沒有什么關于當代工資問題的專著或者有影響的論文?傮w上,這情形真使人遺憾,我感到,中國高級的經濟學者們似乎漏掉了一個重要的東西,而且是最重要的東西。

    經濟學家們認為“低工資制”已成歷史

    中國那些著名經濟學家們關心什么?從他們汗牛充棟的著述和文章、講演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非常關心“經濟發(fā)展”,關心GDP總量,還關心增長速度。這當然也難說有什么錯。但不過,我注意到,他們大都很少論述“分配”問題,他們不關心這個。

    其實,這是個很難繞開的話題,目前也是個充滿危險性的事物?粗袊鴼v史上的多數(shù)動 亂,主要源于分配不公,而不僅僅因為經濟的困難。而且,經濟即使發(fā)展了,土地的過分兼并和人民的貧困化,也會使得全社會最終走向“天下大 亂”。這是中國歷史進程中一再表現(xiàn)出來的、不可改變的邏輯。

    所以,只管發(fā)展經濟而無視分配問題,恐怕最終只能將社會引向動亂。

    再說,在理論上,像人類的一切動作一樣,發(fā)展經濟總得有個目的。我們總不能說:發(fā)展經濟就是為了經濟發(fā)展。我認為,經濟發(fā)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能享受其成果。問題是:是極“少數(shù)”人享受,還是大“多數(shù)”民眾都能享受?這就涉及到了“分配”問題。我知道,我們經濟學界也有人申請到了課題費、研究所謂“收入分配”問題,但是,鮮見有人鄭重其事地提出中國的“低工資制”的問題。

    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學界一個很大的理論疏忽。

    當然,說主流學者完全不理睬“低工資制”也不是事實。他們也會偶爾順便提及此事,但他們多認為“低工資制”是改革以前的制度,董輔?、吳敬璉等明確說到“計劃經濟”時期的“低工資制”,稱它是當時的、過去的。從網上可以看出,不少經濟學家認為,過去是“低工資”,但是改革后已經變化了。最令人感到幽默的,是著名經濟學家王玨、高鴻業(yè)提出了幾個消費階段:(1)“元級和10元級”階段,是從建國開始到60年代初。他們指出:這一時期是“從供給制到低工資制的實行”。然后是(2)“百元級”階段。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比較時髦的消費品是所謂“三轉一響”(即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3)“千元級”階段。從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該時期消費品的檔次已經大大提高,諸如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在消費品結構中占據突出地位。他們指出:“這一時期人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4)“萬元級和10萬元級”階段。他們認為:中國人的吃、穿、用已得到基本滿足。有代表性的消費品是房子、小汽車等,消費品的價格在萬元、數(shù)萬元甚至數(shù)十萬元。于是,他們歡快地判斷說:中國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水平,現(xiàn)在正向10萬元級的臺階邁進。

    從這里不難看出,經濟學家們認為“低工資制”已成歷史。

    但這里,經濟學家的理論令我不服。我認為,用一些消費品的不同,并不能證明“低工資制”什么。今日的電視機,也并不比60年代的手表更加昂貴。以我自己為例,60年代末畢業(yè)時,3個月工資才能買一塊手表;而今天,我2個月的退休金就可以買一臺3千余元的彩電了。其實,消費品本身的變化,只能說明技術的進步,并不能說明工資的高低。古代皇帝通常是全國收入最高的人了吧,但他們全都沒有消費過彩電,見過手表的皇 帝也只寥寥,但能說皇帝們的收入是“元級和10元級”的嗎?

    我要證明當前中國仍是“低工資”

    其實,正確地說,“低工資”和“低工資制”還是不同的概念。我們常說的“低工資制”,是指建國后在國家基本負擔住房、醫(yī)療和教育費用的情況下,給職工發(fā)放“低工資”。當時是故意這樣做的,國家主觀上大概是為了更有利于集中建設資金,同時為人民提供基本社會保障。那時,除了這三大民生問題外,還有個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證基本生活品物價穩(wěn)定,必要的時候即用“財政補貼”的辦法,使人民的工資不致貶值。另外,還有許多福利性質的東西,例如市內交通、水電煤火費等,都須保持在低價格上;在北方,公家的房屋里,冬季取暖也是免費的。

    顯然,只有在上述情況下,“低工資制”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我認為,改革以后,本來意義上的“低工資制”已經逐漸地消失了。盡管陳 云在1980年仍在講應當實行“低工資制”,但作為一個制度,它已經在走向消失,也可以說被改革摧毀了。

    “低工資制”是建立在基本的“社會保障”基礎之上的。到了今天,經過了近30年的改革,三大民生問題的“社會保障的屏障”業(yè)已坍塌,所以,“低工資制”的消失,也正是改革的應有之義。但最大的問題是:“低工資制”雖已過去,但是實行了20多年的“低工資”是否已經變成了“正常工資”呢?

    沒有。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類熱點  
營銷專題  
創(chuàng)業(yè)天地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